董卓看着远去的袁绍,心中也是恼怒,不过,袁绍背靠袁家,本身也很有威望,
不是一个想杀就能杀的人!
后来董卓听说袁绍,挂印东门,弃官逃亡冀州,
立刻明白大事不妙,他知道如此情况下,留着袁绍必成祸事,立刻派人拦截,不过没有抓到袁绍,
后来有人劝说,袁家影响力太大,若是把袁绍逼急了,拉起队伍造反,不是白添烦恼,
董卓听后,想了想,为了安抚袁绍,还是把其任命为渤海太守,并且册封袁绍为邟乡侯,
不过,袁绍跑了,没有关系,
董卓本来也没有太指望他,只不过是投石问路,董卓真正想问的其实是袁绍背后的太傅袁隗呀!
这才是袁家真正的主心骨,领头人!
这个老家伙,深谋官场,懂得随机应变,明哲保身,
对于董卓提出的废立之事,很快就同意了。
能不同意么?为什么不同意?
当日诛杀宦官之时,袁术在前面攻打皇宫,
袁绍与袁隗也没有闲着,擅自伪造诏书,杀了亲近宦官的前太尉樊陵和少府许相,更是间接害死了何太后的弟弟何苗!
作为官场老人的袁隗,
伪造诏书,擅杀大臣是什么罪,他能不知道么?
而且何苗作为何太后仅剩的一位弟弟,少帝刘辩的亲舅舅,他的死,何太后与少帝将来能善罢甘休么?
会不会牵扯到他们袁家,这件事很悬呀!
秋后算账这四个字,这两天一直在袁隗心里飘过。
所以董卓说了打算后,袁隗好像是被逼的不能不同意,
但是,心里未尝不在窃喜,
如此一来,既解了后顾之忧,他也可以隐居幕后,不用做出头鸟。
何乐而不为!
董卓这边,有了袁隗的同意,他就有了底气!
八月三十,洛阳政变仅仅过了两天,董卓在朝会上便提出了废立皇帝之事,
皇帝刘辩听后,大惊失色,不过面对董卓看来的凶光,立马吓得战战兢兢,泪流满面,
满朝公卿听后也是心头震动,议论纷纷,不过摄于董卓的淫威,
谁也没有反对,全部看向了太傅袁隗!
可袁隗只是面露痛苦之色,低头不语!
全场人中,只有卢植一人挺身而出,怒斥董卓!
董卓被卢植怒斥的无言以对,只能挥手示意罢会,怒冲冲的离开了大殿,
可是这也改变不了,废立的决定呀!
后来,董卓还想要杀卢植,被彭伯等人劝阻,卢植知道大势已去,也弃官而逃,
到了第二天,九月一日,
洛阳南宫,
威严庞大的崇德殿坐落于正中间,
原本种植在大殿周围的树木,如今也是东倒西歪,残枝落叶!
外围是董卓麾下如狼似虎的西凉匪兵,
里面是满朝公卿,百官站立,气氛略显压抑,
由司徒降为尚书的丁宫全程主持了这场废旧立新的仪式,
在编钟沉闷的声音下,
太傅袁隗走上龙位把哭哭啼啼,悲痛欲绝,十几岁的刘辩搀扶着走了下来,
拿过刘辩手中的大汉玉玺,放在了只有九岁的刘协手中!
然后,又扶着刘协走上了帝位,
丁宫,大声诵读圣旨,
少年刘辩少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