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主公,好消息,”这时,郭嘉从外面走了进来,
“什么事呀,这么开心!”
“子龙传来消息,”
“奥,是么”张则一喜,
“子龙如今回到了桂阳,来信说,在家中看望兄长几日,便会前来长沙。”
关于赵云的哥哥赵风,张则当然是很看重,可惜其本人能力有限,
如今被张则安排在千机谷中,与铁毗一起管理生产。
“好,听到子龙回来,我心中踏实不少呀!”张则道,
郭嘉还听完,拿出一册竹简,“除此之外,铁博在南阳也传来了最新的消息。”
这几个月中,铁博的商队减少了去交州的次数,按照张则的命令,一直在南郡和南阳活动,也铺设了十几个商铺。
张则望了一下郭嘉递过来的竹简,“我就不看了,奉孝直接说吧,”
“诺!首先是黄巾复起,白波谷,河东,汝南等地接连出现黄巾作乱。
当地的县令已经难以扼制了。
另外巴郡的板楯蛮也再次造反,攻打当地郡县,
六月,益州的马相、赵邸于绵竹起兵,杀益州刺史却俭,拥兵数万人,马相自称天子,攻略州郡之地,
如今益州牧刘焉一直没敢上任。”
“好么,若是再加上凉州的王国,这天下中就有三人称王,称帝了。
洛阳中可传来什么消息,”
“有,四月,曹嵩的太尉被罢免了,”
“这么快,”张则惊讶道,“那不就是说曹嵩花了一亿,只当了不到半年的太尉。”
“主公,还有比他任职更短的,”
“奥,是么,谁呀!这么倒霉。”张则笑道,
“樊陵,”
张则在脑海中想了一想,没有想起此人,
“此人是谁呀?”
“关于他主公或许不认识,但是他的祖父,主公一定听说过,樊英!”
“樊英,樊英”张则念了两声,尴尬道“奉孝,还是你说吧!”
“子云,连樊季齐都不认识么?”蔡邕刚忙完事情,走了过来,
张则与郭嘉两人行礼道
“蔡公”
“子云,你应该补充一下学识了。”
“是,还请蔡公赐教!”
蔡邕扶着胡须,好像陷入了回忆之中,
“樊英可是一个人物,幼年之龄便到三辅之地学习《亲氏易》,后来不想出仕,便隐居到了壶山,
曾经著有《易章句》一书,引发了很大的轰动,吸引无数名士前往求学,
更是兴起了樊氏学这一派,
樊英此人好易学,兼五经,又善风角,星算,河洛七纬等等谶纬之学
就算是我前往吊唁的陈太丘,在少年之时,也曾去求学过。”
“奥,原来是搞算卦的呀!”张则听了半天,还以为是什么新鲜的事情,
秦汉之时,流行谶言,位面之子光武帝就非常迷信,一心想要光大这门学问,
皇帝欣赏,下面自然迎合,到了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,卜卦预言之说,更是被人吹捧。
“也不能那么说吧,樊英还是很有学问的,而且他最令人钦佩的是,当年归隐后,被强制征召,与顺帝不卑不亢的对话……”
紧接着蔡邕与张则说了很多关于樊英的事情,
总之,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