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样,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,让更多的人都有新衣服穿。
米、面、油等,我们车上都带着呢,不会给村民们添麻烦。”
叶不凡想要拍摄一下这群求学的孩子,所以临时改变了行程。
“叶同志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处,在这里住几天怎么会不行,大家就住我家。
不过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好吃食,都是红薯和土豆,实在抱歉啊。”
老村长连连表达自己的歉意。
“那就谢谢老村长了!”
叶不凡也没矫情,与树晓莹一起住进老村长家。
其他人被老村长安排在周边的几个邻居家里。
大家在老村长家一起吃饭,之后在各邻居家借宿。
等到天黑下来,叶不凡和树晓莹,以及摄影记者等人坐在老村长家的院子里,一边聊天一边看大山里的夜空。
这时远处有一个光点在向村子慢慢靠近,等到又近了一些,叶不凡发现是火把发出来的光亮。
老村长家门前是出村和入村的必经之路,所以远远的就能看到。
“打着火把的,就是我们村的大学生们,这群娃子可了不得,不论刮风下雨,都没耽误去上学。”
老村长说到这群孩子,眼里明显有一丝希望,有一丝自豪。
大家也都向光亮处看去,很快的,就传来叽叽喳喳的谈论声。
接着一群孩子出现在大家视野里,渐渐走近,大一点的有10几岁,小的也就7、8岁的样子。
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,都背着一个自家缝制的布兜,里面应该装的是书本。
两个大一点的男孩子分别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和最后面,二人的手里打着火把,给整队人照明,这样,在山路上行走才不会摔倒。
“柱子你背错了,是七八颗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”
一个清脆的女童音响起,就像一只山间的百灵鸟在唱歌。
“春妮,顶属你学习好,对,有时间就多教教他们。
谁要是不听话,调皮捣蛋,回来告诉我,看我怎么收拾他。”
老村长已经走到了大门口,对孩子们笑道,说是大门,不过就是用树枝围成的篱笆。
借着火把的光亮,摄影记者早已经按动了多次快门,记录了大山里孩子们放学回家的场景。
“柳爷爷好!”
“柳爷爷好!”
……
孩子们看见老村长,齐齐问好。
“孩子们,先不要回家,到我家领好东西,今天咱们村来贵人啦!”
老村长说的眉飞色舞。
“什么好东西啊?”
被称作柱子的小男孩问道。
“新衣服!特别漂亮的新衣服!”
老村长在这些孩子面前,高兴的也像个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