甄别挑选是必要的,一些老弱病残便按照退役处理,享受着东江镇制定的优惠政策。对他们来说,
可谓是幸福满满的好事。
合格的普通官兵则在一个月的安家假休完后,便要集结起来,分赴东江军的各支部队,展开集训,编入正规军。
「这个纸票子就能当钱花?」很多辽镇官兵拿到已经延发两个月的饷银后,都不约而同地产生疑问,即便他们已经在途中接受了简单的普及教育。
怀有同样疑问的就包括陈兴山,尽管家中已经有了派发的粮食和食盐,以及萝卜和白菜。
「村上有供销站,能不能花用,去试试不就行了?」老母亲也被陈兴山弄得心里不太托底,赶忙嘱咐着,「多买些粮食和盐,有这两样儿,就饿不着。」
陈兴山满口答应着,急忙出屋,与二弟差点撞在一起。
「哥,你着急忙慌地干啥去?」二弟把锄头倚在门边,疑惑地问道:「要买鸡羊吗?村上好象还没到呢!」
陈兴山答道:「去那个供销站,把那个,那个辽钞花了。」
二弟眨巴着眼睛,不解地问道:「家里粮食也够吃,着急花掉买什么?不是都盘算好了,要买鸡买羊来养吗?」
「这个辽钞——」陈兴山挠着头,说道:「娘和我都觉得不托底?」
二弟摇了摇头,说道:「有什么不托底的?你不是说,人家东江镇的官兵都拿着花用吗?又不是一天两天了,要是不能花用,人家不早就闹起来了?」
老母亲耳根软,听二儿子这么说,又犹豫起来。本来这些钱是要留着给家里添置别的东西的,难道都换成粮食和盐?
陈兴山也迟疑,磁愣地站在那里,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
二弟打水洗脸,说道:「要是实在不托底,那就再买点粮食,也别全花了。等到鸡羊到了的时候,就少买两只吧!」
「老二说得有道理。」老母亲露出笑容,对小儿子的偏爱溢于言表,说道:「兴山啊,就听你弟的话。」
陈兴山答应一声,拿起个袋子出了家门。
村上的房屋院落都是差不多的样式,正房、东西厢房,半围着院子,院子则是用木头围起,正对着村中的主街。
正房和西厢比较好,能住人;东厢房则简陋许多,可以当牲口棚和杂物间。
房屋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头和土坯,增强了抗震性,保温性能也比较好。这是当时最流行也最普遍的建筑方式,百姓倒也没什么可挑的。
「兴山,干啥去呀?」院中突然传来了声音,招呼着陈兴山。
陈兴山停下脚步,走过去,隔着院墙笑着应道:「去供销站,买点粮食。」
「家里粮食不够吃?」吴庆疑惑地眨巴着眼睛。
陈兴山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,但对最好的朋友也不好隐瞒,便说了原因。
吴庆笑了起来,说道:「我劝你呀,还是把辽钞攒着,买鸡买羊不算什么,买头耕牛才是大事。」
「你就这么托底?」陈兴山问道:「攒在手里,不会变成废纸吧?」
吴庆撇了撇嘴,说道:「你呀,就是想得太多,成天担心这个,忧心那个的。全东江镇的军民都在用辽钞,就你害怕砸在手里。」
停顿了一下,他又补充道:「就算是要废除,也不可能这么快。半年一载肯定没问题,我觉得还是攒着,买些更合用的家当最好。」
陈兴山有些恍然,没错,刚发到手就作废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再说了,东江镇今年就要平辽,还指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