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还始终挂念着袁氏之恩情,看来这十年,并未能够让我成为袁氏知心属臣,这些年追随,是否真的值得?”
“而现在,我若是投身曹氏,日后结局又会如何?难道就比现在好吗?”
崔琰负手而立,道:“我也是自告奋勇前来规劝,实际上并未有人再来求我,不过依我看,沮君若是投身许都,天子也有助力,同样结局不至于被辜负,但求问心无愧。”
“言尽于此。”
崔琰转身离去,留下沮授一人在草庐之中沉思,对于他来说,这一封书简送到面前来,不过只有两个结果,要么沮授想明白了,决定投身到许都入仕,归附曹氏麾下。
要么就是他在这草庐之中,了结自己的性命,或者终身不仕,隐于山林之间,甘为寻常百姓。
此书简上书内容,袁绍已经对他不起,沮授不会再想着逃亡幽州。
这一日之后,崔琰径直回中山,跟随曹操身边等待大战而起,平日里居住在中山无极县内城之中,并不管军中事务,只察当地士族人情。
而沮授,则是在草庐之中安睡了一天一夜,醒来的时候忽然想明白了什么,写了一封自荐信送到清河衙署,杨修看见之后,当即前来拜会,请沮授为座上宾,但具体入仕为什么官职却决定不了,只能写一封书信先给徐臻,再请教曹操。
当然,此时并没有时间去安置沮授,只能让他先行在清河住下。
毕竟这里是他的家乡,结果问题又来了,他要住下本身是理所应当的,可是祖宅又给人推了,现在当初家中所在之地,是一片民居。
结果闹了一圈,沮授又回草庐去先住着,等大军出幽州归来之后再说。
这直接把他弄郁闷了,想入仕的时间结果没什么人搭理,但是自荐信又已经写出去了,想象中的主臣相见,曹操倒履相迎,礼贤下士的场景并没有出现。
出门就看到老乡赶着羊在湖边吃草,偶尔也能见到杨修派来的宿卫,人也不多,就两名,每次沮授出来,他们都要和善的笑着问上一两句话。
就这样,曹操虎豹骑,虎贲大军路过了清河,浩浩荡荡去往中山。
而徐臻兵马也出中山边境,入侵幽州。
在大战之前,天子檄文发向幽州,以震慑其军。
袁熙在那次和袁尚大战之后,所得的战俘因为本就是自家军队,而且幽州还有吃食,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大量的兵马补充入营,相比之下,军力比起之前还要强盛了些。
但也不过是十几万而已,加上在大战之中折损的兵马,区区十一二万,他如何能抵挡曹操加上徐臻一共四十万兵马。
于是袁熙只能尽出全军,死守在各地要道,把兵马全部囤积在涿郡,从涿郡最南方的樊舆亭开始,沿着五条河流沿途扎营驻军。
沿途下命令死守城池,抵挡曹操兵马。
虎贲大军到来之后,与并州兵战俘转化的先锋,加上张燕的黑山军联合十六万大军围城了三天三夜,昼夜不停的进攻,将樊舆亭到范阳等地的城池全部击溃。
甚至连城墙都塌陷下去,打得袁熙只能不断退军。
十五日,让出了涿郡,退守广阳和上谷,与此同时在境内不断招兵买马,想要靠新丁堆积来守住城墙,但他想不到的是曹操的决心这么大,围城而攻,不讲任何章法。
每下一座城池,必然是满目疮痍,百姓住所全部摧毁,以此来震慑当地百姓。
如此行军,和当年攻打徐州简直大相径庭,但此一时彼一时。
那时候的曹操手里什么都没有,攻打徐州的理由还是陶谦先行对他父-->>